傷寒雜病論/傷燥病脈證并治第十
醫(yī)學(xué)電子書 >> 《傷寒雜病論》 >> 傷燥病脈證并治第十 |
傷燥,肺先受之,出則大腸受之,移傳五臟,病各異形,分別診治,消息脈經(jīng)。
燥病,口渴,咽干,喘,咳,胸滿痛甚則唾血,脈浮短而急,此燥邪干肺也,竹葉石膏杏子甘草湯主之;若移于大腸,則大便難,口渴,欲飲熱,脈急大,在下者,麻仁白蜜煎主之。
目錄 |
竹葉石膏杏子甘草湯方
竹葉一把 石膏半斤 杏仁三十枚(去皮尖) 甘草二兩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麻仁白蜜煎方
麻仁一升 白蜜六合
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麻仁,取一升五合,去滓,納蜜,微沸,和合,令小冷,頓服之。
燥病,口爛,氣上逆,胸中痛,脈大而澀,此燥邪乘心也,梔子連翹甘草栝蔞湯主之。
梔子連翹甘草栝蔞湯方
梔子十四枚(劈) 連翹二兩 甘草二兩 栝蔞根四兩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燥病,目赤,困苦,咽干,脅下痛,脈弦而數(shù),此燥邪乘肝也,黃芩牡丹皮栝蔞半夏枳實(shí)湯主之。
黃芩牡丹皮栝蔞半夏枳實(shí)湯方
黃芩三兩 牡丹皮二兩 栝蔞實(shí)大者一枚(搗) 半夏半升(洗)枳實(shí)二枚
右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燥病,色黃,腹中痛不可按,大便難,脈數(shù)而滑,此燥邪乘脾也,白虎湯主之。
白虎湯方
右四味,一水一斗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燥病,咽干,喉痛,少腹急痛,小便赤,脈沉而急,此燥邪移腎也,地黃黃柏茯苓栝蔞湯主之。
地黃黃柏茯苓栝蔞湯方
地黃六兩 黃柏三兩 茯苓三兩 栝蔞根四兩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 ![]() |
出自A+醫(yī)學(xué)百科 “傷寒雜病論/傷燥病脈證并治第十”條目 http://www.mad4yublog.com/w/%E4%BC%A4%E5%AF%92%E6%9D%82%E7%97%85%E8%AE%BA/%E4%BC%A4%E7%87%A5%E7%97%85%E8%84%89%E8%AF%81%E5%B9%B6%E6%B2%BB%E7%AC%AC%E5%8D%81 轉(zhuǎn)載請(qǐng)保留此鏈接
關(guān)于“傷寒雜病論/傷燥病脈證并治第十”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wú)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