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防己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木防己
Mù Fánɡ Jǐ
木防己
別名 土防己[江西]、青藤根[廣東]、青藤香、鉆骨龍、金鎖匙[廣東]、廣防己、土防己、土木香、白木香、牛木香、金鎖匙、紫背金鎖匙、百解薯、青藤根、鉆龍骨、青檀香、銀鎖匙、板南根、白山蕃薯、青藤仔、千斤墜、圓藤根、倒地鈴、穿山龍、盤古風、烏龍、大防己、藍田防己
功效作用 祛風止痛,行水清腫,解毒,降血壓。用于風濕痹痛、神經痛、腎炎水腫尿路感染;外治跌打損傷蛇咬傷。
英文名 Radix Cocculi Trilobi
始載于 傷寒論
毒性  
歸經 肺經脾經、腎經、膀胱經
藥性
藥味 、

  

簡介

學名:Cocculus orbiculatus (Linn.)DC.

英文名:Snailseed

科名:防己科 Menispermaceae

草質或近木質纏繞藤本。幼枝密生柔毛。葉形狀多變,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3-10厘米,寬2-8厘米,全緣或微波狀,有時3裂,基部圓或近截形,頂端漸尖、鈍或微缺,有小短尖頭,兩面均有柔毛。聚傘狀圓錐花序頂生;花淡黃色,花軸有毛;雄花雄蕊6,分離;雌花有退化雄蕊6,心皮6,離生。核果近球形,兩側扁,蘭黑色,有白粉?;ü?-10月。

產各地,生長在山坡路旁或疏林中;我國除西北地區(qū)外,均有分布。

藤可編織;根含淀粉,可釀酒,入藥有祛風通絡,利尿解毒,降血壓的功效。 根含木防己堿、異木防己堿、木蘭花堿等。  

中醫(yī)介紹

【別名】土防己[江西]、青藤根[廣東]、青藤香、鉆骨龍、金鎖匙[廣東]

【來源】為防己科木防己屬植物木防己Coculus trilobus (Thunb.) DC.的根。春秋采挖,洗凈,切片,曬干。

性味歸經】苦、辛,寒。

【功能主治】祛風止痛,利尿消腫,解毒,降血壓。用于風濕關節(jié)痛,肋間神經痛,急性腎炎,尿路感染高血壓病,風濕性心臟病,水腫;外用治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2~5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版本2

木防己

Radix Cocculi Trilobi

(英)Japanese Snailseed Root

[別名] 廣防己、土防己、土木香、白木香

[來源] 為防己科植物木防己Cocculus trilobus (Thunb.) DC.的根。

[植物形態(tài)] 纏繞性木質藤本。根為不整齊的圓柱形,外皮黃褐色。小枝有縱線紋和柔毛。葉互生,卵形或寬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4~14cm,寬2.5~6cm,先端形多變化,基部圓形、楔形或呈心形,兩面被短柔毛;葉柄短,被毛。花單性異株。聚傘花序排成圓錐狀;萼片6,2輪;花瓣6,淡黃色,2輪;雄花具雄蕊6,對瓣著生;雌花有退化雄蕊6,心皮6個。核果近球形,藍黑色,有白粉?;ㄆ?~8月,果期8~9月。

生于丘陵、山坡、路邊、灌叢及疏林中。主產華東、中南、西南。

[采制] 全年采挖根,洗凈,切片,曬干。

[性狀] 根呈不規(guī)則的圓柱形,直徑約1.5cm。表面黃褐色或灰棕色,略凹凸不平,有明顯的縱溝及少數橫皺紋。質堅硬,斷面黃白色,有放射狀紋理。味苦。

化學成份] 根含多種生物堿,如木蘭堿(magnoflorine)、木防己堿(trilobine)、異木防己堿(isotrilobine)、高木防己堿(homotrilobine)、木防己胺堿(trilobamine)、去甲毛木防己堿(normenisarine)、及木防己新堿(clolbine)。

[性味] 性寒,味苦、辛。

[功能主治] 祛風止痛,行水清腫,解毒,降血壓。用于風濕痹痛、神經痛、腎炎水腫、尿路感染;外治跌打損傷、蛇咬傷。用量6~12g。

關于“木防己”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y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