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樹皮
A+醫(yī)學(xué)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楊梅樹皮 | 中藥圖典 |
楊梅樹皮 Yánɡ Méi Shù Pí |
|
---|---|
別名 | 楊梅皮 |
功效作用 | 治痢疾,跌打損傷,目翳,牙痛,湯火傷,惡瘡疥癩。 |
英文名 | |
始載于 | 《本草綱目》 |
毒性 | 無毒 |
歸經(jīng) | 胃經(jīng)、肝經(jīng) |
藥性 | 溫 |
藥味 | 辛、苦、澀 |
楊梅樹皮 (《綱目》)
【來源】為楊梅科植物楊梅樹皮,植物形態(tài)詳楊梅'條。
【采集】春初,剝?nèi)淦ぁ?/p>
【化學(xué)成分】含楊梅樹皮甙、楊梅樹皮素、大麻甙;又含鞣質(zhì)。
【性味】《江西民間草藥驗(yàn)方》:性溫,味苦辛澀,無毒。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5~7錢;浸酒或入丸劑。
外用:燒存性研末調(diào)敷或煎水熏洗。
【宜忌】《泉州本草》:孕婦忌服。
功用主治
①《日華子本草》:煎湯洗惡瘡疥癩。
②《綱目》:煎水漱牙痛,服之解砒毒,燒灰油調(diào),涂湯火傷。
③《江西民間草藥驗(yàn)方》:退目翳,止瀉痢。
選方
①治休息痢、泄瀉日久不止:楊梅樹皮五至七錢。
水煎,分作三次,每次加白糖三錢調(diào)服,一日劑。
(《江西民間草藥驗(yàn)方》) ②治菌?。乎r楊梅樹皮、葉共一兩,鮮南天竹五錢,橘子皮一錢半。
將上藥切碎,共放入砂鍋內(nèi),加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濾取藥液,在藥渣中再加水300毫升,煎至100毫升,合并兩次藥液為一日量。
每次服100毫升,每天服三次。
亦可將一日量濃縮為60毫升,每次服20毫升。
(《全展選編.傳染病》) ③治跌打扭傷腫痛:楊梅樹皮二兩,百兩金一兩,燒酒一斤,同浸十天備用。
用時(shí)以酒搽擦傷處。
④治眼生星翳:一楊梅樹皮二至四兩。
水煎,去滓,放面盆內(nèi),熏患眼,一日一次。
二楊梅樹皮適量。
洗凈切碎,加食鹽少許,搗爛,做成如銅錢大的小講,敷于手腕動(dòng)脈處,約經(jīng)一小時(shí)取下。
⑤治齒痛:楊梅樹皮(或根)五至七錢。
加清水煎汁,去渣,以汁煮兩個(gè)鴨蛋,及至蛋熟,先食蛋,后飲汁。
(③方以下出《扛西民間草藥驗(yàn)方》) ⑥治臁瘡:楊梅樹皮三兩。
搗爛煮水洗。
(《貴州民間方藥集》)。
⑦治砒中毒,心腹絞痛,欲吐不吐,面青肢冷:楊梅樹皮煎湯二、三碗,服之。
(《易簡方》)
|
關(guān)于“楊梅樹皮”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