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綠豆

跳轉(zhuǎn)到: 導航, 搜索

滇綠豆
Diān Lǜ Dòu
別名  
功效作用 利尿消腫。主小便不利面目浮腫
英文名 Green Gram of Yunnan
始載于 新華本草綱要
毒性  
歸經(jīng) 腎經(jīng)
藥性
藥味

【出處】 始載于《新華本草綱要》。

【拼音名】 Diān Lǜ Dòu

【英文名】 Green Gram of Yunnan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滇綠豆的種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igna yunnanensis (Wang et Tang)C.Y.Wu[Phaseolus yunnanensis Wang et Tang]

采收和儲藏: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莢果,剝?nèi)》N子,曬干。

【原形態(tài)】 滇綠豆 纏繞草本,植株各部密被長硬毛。小葉3個,靠基部有闊而圓和大而淺的裂片,兩面具長硬毛,側(cè)生小葉闊卵橢圓形或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楔形,葉大小變化大,頂生小葉卵狀,披針形,托葉線形。總狀花序腋生;小苞片線形,比萼長約1倍;萼緣有緣毛;花黃色,長10-13mm,總花梗上有隆起的乳頭狀腺體。雄蕊10,二體,(9)+1。莢果長6-7.5cm,寬約4mm,先端漸尖。種子扁,長形,青赤色,種臍平,白色,線形,長約3mm。花、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700-1300m的山坡、樹林和荒地。

資源分布:分布于廣西、云南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 種子矩圓形而稍扁,長約3mm,表面青赤色,一面有線形的種臍,白色而稍平。種皮堅硬,剝?nèi)ズ罂梢?枚肥厚的黃白色子葉。氣微,味特異。

【性味】 味淡;性平

歸經(jīng)腎經(jīng)

【功效與作用】 利尿消腫。主小便不利;面目浮腫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6-15g。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種子有利尿消腫的功能。

【摘錄】 《中華本草》

關于“滇綠豆”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y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