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樹

跳轉(zhuǎn)到: 導(dǎo)航, 搜索

白楊樹
Bái Yánɡ Shù
別名 響葉楊
功效作用 清熱解毒,消炎,利水,殺蟲。治腎炎,感冒,蛔蟲癥,牙痛。
英文名  
始載于 云南中草藥選
毒性  
歸經(jīng)  
藥性
藥味 、

【出處】 《云南中草藥選》

【拼音名】 Bái Yánɡ Shù

【別名】 響葉楊

【來源】 為楊柳科植物團葉楊。秋季采集,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tài)】 落葉喬木,高5~10米。樹皮灰白色,枝圓棒狀,棕色或灰棕色,幼時有柔毛。單葉互生;卵圓形,長4~5厘米,先端尖,基部心形,有兩枚顯著的腺體,邊緣具微波狀齒。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淡綠色,嫩時有灰色細毛,老時脫落;葉柄長3~4厘米?;?a href="/w/%E5%8D%95%E6%80%A7" title="單性">單性異株;柔黃花序腋生。蒴果橢圓形,無毛。

【生境分布】 生于向陽的山坡疏林中。分布于云南等地。

【性味】 澀微苦,涼。

【功效與作用】 清熱解毒消炎,利水,殺蟲。治腎炎感冒,蛔蟲癥,牙痛。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2錢。外用:鮮樹皮一塊放牙痛處。

【摘錄】 《中藥大辭典》

關(guān)于“白楊樹”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y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dǎo)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