臟毒下血
A+醫(yī)學百科 >> 臟毒下血 |
臟毒下血,病證名。因腸胃濕熱所致大便下血,多為污濁色暗之血。見《儒門事親》卷四。又稱臟毒便血?!?a href="/w/%E8%AF%81%E6%B2%BB%E8%A6%81%E8%AF%80" title="證治要訣">證治要訣.腸風臟毒》:“血清而色鮮者為腸風,濁而暗者為臟毒。”由腸胃濕熱郁滯引起,主要癥狀為大便下血,污濁色暗,胃納不振,身體疲乏,苔黃膩,脈濡數(shù)等。治宜清化濕熱,初起用調胃承氣湯加當歸,次用芍藥柏皮丸、黃連解毒丸。久不愈者,用防風黃芩丸。參見臟毒條。
出自A+醫(yī)學百科 “臟毒下血”條目 http://www.mad4yublog.com/w/%E8%84%8F%E6%AF%92%E4%B8%8B%E8%A1%80 轉載請保留此鏈接
關于“臟毒下血”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